云文库 考试题库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

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

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、积累运用(共20分) 1.根据拼音写出汉字,或给加点的字注音。(2分) 莘莘学子要心无旁wù,专心学习,面对花花世界,要少安毋躁,保持一颗平常心,学好专业,不然,毕业之后,学业不…

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

一、积累运用(共20分)

1.根据拼音写出汉字,或给加点的字注音。(2分)

莘莘学子要心无旁wù,专心学习,面对花花世界,要少安毋躁,保持一颗平常心,学好专业,不然,毕业之后,学业不精,会被贻笑大方,有时会相形见绌,无地自容。

①wù(骛) ②绌(chù)

2.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(2分)( B )

①寂静中,前面的橡树林传来低沉而    的鸟声,在这一带的山里,荡起幽幽的回声。

②那些走狗既然是被国民党反动派    了,就是被用来咬人的,而不仅仅是被用来听狗叫唤的。

③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,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,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熔于一炉,    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

A.喑哑  豢养  从而   B.嘶哑  豢养  从而

C.喑哑  饲养  进而 D.嘶哑  饲养  进而

导析:B ①“嘶哑”指声音沙哑。“喑哑”指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。根据听到的鸟声的语境,“嘶哑”更为合适。②“豢养”指喂养(牲畜),比喻收买并利用。“饲养”指喂养(动物)。从写反动派走狗的语境看,“豢养”符合语境。③“进而”侧重于继续往前,更进一步。“从而”侧重于表示上文指明原因、条件、方法等,下文用“从而”引出结果、目的等。句中应选“从而”。故选B。

3.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(2分)( D )

A.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,使兔唇蝠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。

B.保守观念在部分村民心中根深蒂固,这使得解决乡村问题将面临很多 困难。

C.清代书坛如雷贯耳的人物郑板桥,诗书画印俱佳,书法作品不拘一格,如乱石铺街。

D.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,但美方代表置之不理中方的严正立场,这样下去只会双输。

导析:D D项,“置之不理”指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,不能接宾语。

4.下列各句中,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2分)( A )

A.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中,3号坑出土的青铜头像、青铜面具、青铜神树等一系列青铜器,尤其引人注目。

B.市环卫部门开展、筹备、策划的“我为城市添光彩”活动,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。

C.近年来,我国铁路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,但因市场规模巨大,还不能完全满足客运、货运。

D.调查组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调查研究,认为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。

导析:A B项,语序不当,应将“开展、筹备、策划”改为“策划、筹备、开展”;C项,成分残缺,应在“货运”后面加“需要”;D项,句式杂糅,应去掉“造成的”或“的根本原因”。故选A。

5.填空。(5分)

①李白《行路难》(其一)中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“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”。

②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,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“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”。

③刘长卿《长沙过贾谊宅》中借贾谊遭贬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的诗句是“三年谪宦此栖迟,万古惟留楚客悲”。

④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

6.名著阅读。(2分)

卢俊义道:“可以回避否?”A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,便回员外道:“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,一千里之外,方可免此大难。虽有些惊恐,却不伤大体。”卢俊义道:“若是免的此难,当以厚报。”A道:“命中有四句卦歌,小生说与员外,写于壁上,日后应验,方知小生灵处。”卢俊义叫取笔砚来,便去白粉壁上写。口歌四句:

芦花丛里一扁舟,俊杰俄从此地游,义士若能知此理,反躬逃难可无忧。

该选段出自《水浒传》,文中“A”指的是吴用,文中“去东南方巽地上,一千里之外”必须经过的地方是梁山泊。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写成,讲究故事的曲折和完整,而且是先分后总(结构),井然有序,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。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,人物一个个出场,故事一个个展开,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,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,开始下一个故事。

7.综合性学习。(5分)

在我国,“忠”文化意蕴丰厚,深入人心。请你参加“‘忠’文化的魅力”综合性学习。

材料一 面对疫情,广大医务工作者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。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多次前往疫情重灾区指导;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悲绝症、妻子被感染,依然在抗击疫情前线30多天;被称为“最美逆行者”的6 000多名医护人员舍小家、顾大家,义无反顾地驰援湖北……

材料二 如果说“但愿世上无疾苦,宁可架上药生尘”是医生的昭昭济世之情,“若有战、召必回、战必胜”是老兵的拳拳爱国之心,那么,“为生命出征,为使命而战”就是绿军装与红十字交汇的神圣信仰,是“八一”军徽烙刻的白衣传奇。

材料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,广大医护人员是抗击疫情的急先锋,也是救治患者的主力军。有人闻令而动,瞒着家人深夜驰援湖北武汉;有人主动请缨,夜以继日奋战在救治一线;有人孜孜不倦,不断向公众普及科学防控知识……

(1)阅读上面的三则材料,写出你的探究结果。(2分)

答案:(示例一)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、跟病毒搏击,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,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什么是白衣战士的无畏、奉献、忠诚。

(示例二)把危险留给自己、把安全带给他人,广大医护人员让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爱国精神。

(示例三)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,在最危险的地方展现出最纯粹的精神品质。

(2)“忠”金文写作“”,从心,从中,把心放在中间,不偏不倚为之“忠”。《玉篇》:直也。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段注》中说:“忠,敬也。‘敬者,肃也,未有尽心而不敬者。此与慎训谨同义。’”《周礼·大司徒》“一曰六德:知、仁、圣、义、忠、和。疏:中心曰忠。”中即用其本义公正无私,不偏不倚。墨子《公输》“知而不争,不可谓忠”中则用其引申义:忠诚无私,尽心竭力。(2分)

(3)班级举办“忠贯日月”文化传承活动,请提出一项倡议。(1分)

答案:(示例一)举办班级“忠贯日月”主题演讲或征文活动,号召勤奋学习,报效国家。

(示例二)开展“忠贯日月”志愿者宣传活动,向社会宣扬各行各业“忠于职守、尽职尽责”服务社会的崇高的职业道德。

(示例三)举办“忠贯日月”图文展览,让人们更多了解关于“忠于职守”的社会正能量。

(示例四)开展“忠贯日月”手抄报展览活动,宣传廉洁奉公、忠于人民、无私奉献的美德。

(示例五)开展“忠贯日月,遵纪守法”专项教育活动,呼吁同学们勤奋学习,创建“团结奋进”的美好校园。

二、阅读欣赏(共50分)

(一)(4分)

采桑子

欧阳修

天容水色西湖①好,云物俱鲜。鸥鹭闲眠,应惯寻常听管弦。  风清月白偏宜夜,一片琼田②。谁羡骖鸾,人在舟中便是仙。

注:①西湖:这里指颍州西湖。②琼田:神话传说中的玉田,这里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。

8.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?请结合内容分析概括。(2分)

答案: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,侧重于月色下的西湖,尤其着意刻画了如诗如画、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,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,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
9.这首词展现了物我相得的美妙境界,请从艺术手法角度,试任选一点加以赏析。(2分)

答案:(示例一)融情于景。上阕前两句,作者将自己的喜悦之情、赞叹之意融于对景色的描摹之中,通过写“天容水色”“云物”之“好”之“鲜”,由衷地赞美西湖美景,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。

(示例二)巧妙烘托。通过对“鸥鹭闲眠”的推想,化用典故,写出了人与鸥鹭相处的和谐融洽,展现了人无机心,鸟亦不惊的人鸟和谐之景,从而烘托出颍州西湖的恬静之美,写出了词人的安然之意。

(示例三)妙用比喻,富有诗意。清风徐徐,月光皎洁,湖水澄澈,晶莹透明,月光一照,闪闪发光。这时泛舟湖心,天容水色相映,广袤无际,好似“一片琼田”。借此境界表达出词人远离尘嚣、心旷神怡之感。

(二)(8分)

(甲)环滁皆山也。其西南诸峰,林壑尤美,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。山行六七里,渐闻水声潺潺,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,酿泉也。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作亭者谁?山之僧智仙也。名之者谁?太守自谓也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,饮少辄醉,而年又最高,故自号曰醉翁也。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

若夫日出而林霏开,云归而岩穴暝,晦明变化者,山间之朝暮也。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,风霜高洁,水落而石出者,山间之四时也。朝而往,暮而归,四时之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也。

——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
(乙)凡八百里,始得灵璧①张氏之园②于汴③之阳。其外修竹森然以高,乔木蓊然以深,其中因汴之余浸④,以为陂池;取山之怪石,以为岩阜⑤。蒲苇莲芡⑥,有江湖之思;椅桐桧柏,有山林之气;奇花美草,有京洛之态;华堂厦屋,有吴蜀之巧。其深可以隐,其富可以养。果蔬可以饱邻里,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。

——苏轼《灵璧张氏园亭记》

注:①灵璧:今安徽灵璧县。②张氏之园: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。③汴(biàn):汴水。④余浸:支流。⑤岩阜:假山。⑥芡(qiàn):水生植物。

10.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。(2分)

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             意:意趣,情趣

②佳木秀而繁阴秀:茂盛

③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修:长

④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于:在

11.从句式的角度,赏析甲、乙两文画线句的表达效果。(3分)

答案:甲文画线句写山间朝暮之景,朝明暮暗,一早一晚,各尽其妙又互为照应,把山间早晨和晚上的特点描绘出来。骈散结合,相映成趣,增强了韵律美。乙文画线句运用构成排比句的整句,表现草木、建筑或清幽或华丽的美景,突出张氏园亭“其深可以隐”的特点。音韵和谐,气势贯通,给读者以深刻、鲜明的印象。

12.概括说明甲、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。(3分)

答案: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,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

参考译文:(乙)走了八百里,才来到汴水之北灵璧张氏家的园林。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高大的竹子,粗大荫郁的乔木,园中借汴水的支流,建成池塘;又凿取山上的怪石,堆成假山。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,有江湖的秀美;青桐翠柏,有山林的清爽;奇花异草,有京、洛的繁华;高堂大厦,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。园中深广可以隐居,出产丰饶可以养家。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,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。

(三)(8分)

范进不看便罢,看了一遍,又念一遍,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,笑了一声道:“噫!好了!我中了!”说着,往后一交跌倒,牙关咬紧,不省人事。老太太慌了,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,他爬将起来,又拍着手大笑道:“噫!好!我中了!”笑着,不由分说,就往门外飞跑,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。走出大门不多路,一脚踹在塘里,挣起来,头发都跌散了,两手黄泥,淋淋漓漓一身 的水……

…………

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,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,即便包了两锭,叫胡屠户进来,递与他道:“方才费老爹的心,拿了五千钱来。这六两多银子,老爹拿了去。”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,把拳头舒过来,道:“这个,你且收着。我原是贺你的,怎好又拿了回去?”范进道:“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,若用完了,再来问老爹讨来用。”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,往腰里揣,口里说道:“也罢,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,何愁没有银子用?……”说了一会,千恩万谢,低着头,笑迷迷的去了。

13.研读下面的文字,写出你探究的结果。(4分)

①“噫!好了!我中了!”

②“噫!好!我中了!”

答案:①一字之差,语意不同。前一句用“好了”,后一句只用一个“好”字,表达的语意不同。前一句写范进在得知已经中举这件事后极度兴奋的状态,意为“一切都好了”;后一句用一个“好”字表现范进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,目标一旦达成喜极而疯的“疯语”。②两句话运用了反复的手法,但反复中又有变化,生动而细腻地描绘出范进由喜到疯的过程。③句子短小,都用了感叹号。与狂喜的心情合拍,表达强烈的语气,从而形象逼真地表现范进极度兴奋以至癫狂的状态。

14.小说善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。从选文中任举一例简要赏析。(4分)

答案:(示例一)选文中对范进一系列疯态的描写,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,极具讽刺意味,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。

(示例二)运用“攥”“舒”“缩”“揣”等动词,形象描摹,细节刻画,生动地表现胡屠户的贪婪和虚伪,把口是心非、贪图钱财的小人相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,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。

(四)(14分)

防疫的智慧,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

①纵观我国历史,疫情并不少见。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,便有“蛊”“疾”等文字的记载,“疠”字亦多见于《尚书》《山海经》中,这表明,中国人很早就对疫病有了初步了解。

②但中国古人的智慧之处在于,他们懂得防疫以预防为先。中国是礼仪之邦,衣食住行,宴饮坐卧,礼仪无处不在,在古代传统礼仪中,也处处体现着防疫的智慧。

③相较国际通用的握手礼,中国古人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,也更有历史底蕴。甲骨文上记录的象形“人”字,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来。

④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问候礼仪,拱手礼俗称作揖。“揖礼”源于周代以前,于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。“揖”就是以站立姿势、不用跪拜的礼节。诸子百家先贤们的画像,老子、孔子、孟子、庄子无一不是行着拱手礼。

⑤古人见面拱手作揖,一般在一米开外,保持一定距离,无形中降低了疾病传染风险,且显得有礼有度。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,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,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。

⑥最早中国古人穿着的衣服是紧袖子的,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雕人像得知,商代衣着为上衣下裳制,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,衣上布满花纹,是紧袖子的,直到西周中期才开始流行宽袍大袖。

⑦说到袖子,很多人会认为,古人把东西都藏进袖子里,所以大袖是用来装东西的。这个说法有些片面,因为不是所有汉服的袖子都可以装东西,一般来说只有琵琶袖才可以在里面放东西,垂胡袖也可以放一些,但窄袖、剑袖、直袖、方袖是无法放东西的,广袖也很宽大,却也放不了东西。

⑧但说话时习惯性地用广袖掩鼻,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飞沫的传播。从“掩涕”“掩面”“掩泣”等词语中可以看出,在古代生活习俗中,宽大的衣袖真能当毛巾、手帕,用来拭泪、擦汗、遮面、挡阳等。“掩袖工馋”说的就是一个以袖掩鼻的故事。当然,宽袍广袖今天已无必要,但古人那种互不相扰的公共意识则是必须的。

⑨《马可·波罗行纪》中提到,“元制规定,向大汗献食者,皆用绢巾蒙口鼻,以防唾沫污染食品”,表明中国人元代便有使用“口罩”的习惯。

⑩由于防疫的需要,“分餐制”的用餐方式开始被提倡。很多人以为分餐制是西方的礼仪,但其实,我国很早就有分餐而食的传统。

比如,《周礼》记载:“设席之法,先设者皆言筵,后加者为席。”古人席地而坐,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,筵长、席短。铺设好坐具后,作用类似小餐桌的“案”“几”等分别放置在筵席之上,一人一案,西周时期的贵族们按礼仪分开落座、分开进食。两汉时期,分餐制得以继续传承。在汉墓壁画、画像石和画像砖上,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、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。

有些古代的分餐制度为了突出地位的不同,会根据宾客身份,准备规格不同的食物,但也有一些贵族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,采取规格相同的食物分餐。

此外,今人一直呼吁大家“勤洗手”以保持个人卫生,古代同样如此。《礼记·玉藻》中记载:“日五盥。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。”说的是每天要洗五次脸,而洗手的次数那是越多越好了。

15.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?请简要概括。(4分)

答案:①拱手作揖,保持距离;②广袖掩鼻,遮挡飞沫;③分餐而食,降低风险;④勤洗手、脸,保持卫生。

16.说明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第几段末尾,并答出理由。(3分)

《史记》记载:“孟尝君曾待客夜食,有一人蔽火光。客怒,以饭不等,辍食辞去。孟尝君起,自持其饭比之。客惭,自刭。士以此多归孟尝君。”

答案:应放在第段末尾,这段话是对第段内容“但也有一些贵族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,采取规格相同的食物分餐”的举例说明,有逻辑关系。

17.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。(3分)

答案:(示例一)作比较。第③段“相较国际通用的握手礼,中国古人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,也更有历史底蕴”,将国际通用的握手礼与中国传统的拱手礼进行对比,突出我国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,也更有历史底蕴,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,使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突出。

(示例二)引资料。第⑨段“《马可·波罗行纪》中提到,‘元制规定,向大汗献食者,皆用绢巾蒙口鼻,以防唾沫污染食品’,表明中国人元代便有使用‘口罩’的习惯”,通过引用《马可·波罗行纪》中的内容,更充实具体地说明了早在元代,中国人就有用绢巾蒙口鼻的习惯,引用资料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,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。

18.简要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及其表达效果。(4分)

答案:(示例)准确性。第⑦段词语“一般来说”是指通常情况,表示范围。文中说的是只有琵琶袖才可以在里面放东西,垂胡袖也可以放一些,但不排除其他情况,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

返回顶部